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益康农业网 >> 绵马羊齿

陕西林业真抓实干显成效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巴山卫矛

发布时间:2022-08-27 19:25:08

陕西林业真抓实干显成效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10月31日消息:陕西是全国林业建设重点省份,国家6大林业重点,其中5个在陕西实施启动。经过40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公开资料显示,陕西省三北工程建设以来,第一阶段规划造林任务3366万亩,实际完成造林4154万亩,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的23.7%;造林保存面积1436万亩,是建国后到工程实施前三北地区造林保存面积的128%。第二阶段规划造林任务3093万亩,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其他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造林6598万亩。

同时,沙化土地面积由三北工程建设初期的3600万亩减少到当前的2030万亩,流动沙地面积由860万亩减少到5.3万亩,沙区植被覆盖率由1.8%提高到现在的60%。近10年来年均入黄泥沙量1.52亿吨,较70年代年均减少4.2亿吨。

在40年的三北工程建设中,陕西涌现出了石光银、牛玉琴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铸就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的三北精神和“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先后建成了榆林林业展览馆、沙地森林公园等多处生态文化场馆,创作了《陕北启示录》、《绿染长城》等一系列文化产品,进一步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40年来,陕西在三北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大力开展花椒、核桃、红枣、沙棘等干杂果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努力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贡献。据统计,工程区经济林面积由1977年的156.8万亩增加到目前的3060万亩,农民人均林果收入由7.58元增加到750元,经济林已成为广大农户的支柱产业和重要收入来源。

如今,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上升到34.98%。风沙危害持续减轻,水土流失明显减少,造林绿化成效显著,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塑造了陕西生态建设的绿色丰碑。

199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试点。2002年以后,全省全面铺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截止目前,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395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778.8万亩,为全国前列。荒山造林1932.7万亩,封山育林239.5万亩,工程涉及全省10个市102个县级单位。国家累计投入我省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00多亿元。陕西成为全国退耕还林先进省份,涌现出退耕还林第一市、第一大县等先进典型。

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曾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1999年,延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领全市人民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经过近20年的奋斗,山川大地逐步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成功道路。

据公开资料显示,延安的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提高了35.3%,森林覆盖率达到46.3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8%,入黄泥沙由退耕还林前每年的2.58亿吨降为0.31亿吨、降幅88.4%,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9000吨降为1077吨、降幅为88%,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在生态治理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退耕前1998年的1356元提高到2017年的11525元、年增收10169元。

黄龙莽莽林海绵亘数百里,千山万岭碧绿翡翠,绿浪翻滚,风光秀丽,充满着神奇与魅力。

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陕西近七成国土受到天保工程呵护。

据悉,陕西省有天然林9101.12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75%。保护好天然林就保住了陕西森林资源的主体,就保住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

1998年10月,陕西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立即停止省属森工采育企业采伐天然林的命令》,决定省属5个森工采育企业从当年11月1日起,停止一切采伐活动。2000年,陕西天保工启动实施。管护面积由11034.6万亩扩大到了21489.67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由35.7%提高至69.6%,上升了33.9个百分点。

目前,陕西天保工程累计投资202.59亿元。近20年来,天保工程从彻底扭转国有林区资源危机与经济危困,持续推动森林资源恢复、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改善及转型发展,到涵养供给高品质水资源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支撑,均显示了难以替代的基础功能。

据了解,陕西天保工程推行省、市、县三级“双线目标责任制”,累计建成护林站4089处,持续组织2.2万余名森林管护人员,采用人工和无人机辅助巡护、远程视频监控等方式,全面管护公益林17762.2万亩、商品林3727.5万亩,有效遏制了工程区偷砍盗伐、毁林开荒和非法占用林地局面,森林火灾受害率始终控制在0.5‰以下,森林病虫害成灾率始终控制在4.8‰以下。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同时,陕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逐年扩增。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现象不断被消除,秦岭大熊猫种群数量已由第三次普查时的274只增加至目前的345只,朱鹮种群活动范围由最初在汉中市洋县约20平方公里扩大到汉中、安康、宝鸡和铜川4市14个县1.3万平方公里,数量超过2000只,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珙桐、独叶草、秦岭冷杉、太白红杉、红豆杉等物种数量不断增加,不少地方重新出现狼、狐狸、金钱豹、鹰、明鬃羊、梅花鹿、锦鸡、猫头鹰等已消失多年的走兽飞禽,2017年在安康市宁陕县还实现了林麝野化放养。

在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林区职工生活方面,天保工程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全省累计建成国有种苗基地282个,育苗188万亩,产苗179亿株,采集各类林木种子1.3万吨。林麝养殖存栏数超过1.2万只,年产值2.35亿元。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过8亿元,吸纳包括国有林业职工在内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

同时,陕西结合天保工程建设开展生态帮扶,侧重给56个贫困县扶持安排公益林建设46.3 万亩,下达资金 11070 万元,聘用生态护林员1.8万余人,生态护林员家庭年均增收超过5000元。

生态脱贫,以小见大

近年来,陕西省坚持“生态林业”与“经济林业”共同发展,在生态变美的同时,林业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65.8万户,183.8万人,其中生态脱贫涉及对象是38.6万户,118.8万人,占到60%左右。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是陕西省生态脱贫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陕西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1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231亿元。如今,实施地上木本食用油库建设,发展木本油料林近2000万亩,油用、核桃面积居全国第二,花椒产量居全国第一,陕北红枣享誉全国。

截止2016年底,全省林下经济涉及林地面积达到1605万亩,产值175.2亿元。据国家专项调查显示,陕西林业产业收入占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占贫困人口的53%,已经成为全省农民增收致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

无人机视角下的黄龙县城。碧水蓝天、层林尽染、万物多姿,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一般的风景里,有着世间最盎然最璀璨的生机。

森林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据了解,目前,陕西省宝鸡、西安、延安、安康已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汉中、商洛、铜川、咸阳、榆林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渭南、韩城也已向省林业厅提交了创建申请。

为进一步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陕西省林业厅于2017年3月13日下发了省级森林城市规范性文件《省级森林城市评定办法》,对全省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进行了探索试运行。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9月11日,镇巴县、神木市、石泉县、岐山县、旬邑县、宁强县、华阴市,宜川县8个县被授予首批省级森林城市。

2017年11月21日,麟游等16个县被列入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计划。

2018年5月,韩城市被批准同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截至目前,全省有37个县市申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8个县市已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随着森林城市创建的同时,造林绿化与身边增绿结合进行。以道路、渠岸、直观坡面、城镇、村庄为重点,大力营造防护林,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现在,渭河沿岸、晋陕峡谷绿化任务基本完成;包茂、连霍、福银、青银、青兰等主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沿线实现了高标准绿化,建成绿色长廊4600多公里;1467个村庄通过实施“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实现了绿化美化,形成了许多“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典范。

郑州专业子宫腺肌症医院

广州做输卵管造影好的医院

南昌哪家治疗女性不孕好

南宁肤康皮肤病医院

郑州痛经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